一、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秘书长塞尔吉奥·穆希卡到访广西大学出席“美好世界的共同愿景”国际标准化主题活动
2024年11月7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秘书长塞尔吉奥·穆希卡访问广西大学,出席由广西市场监管局和广西大学联合主办的“美好世界的共同愿景”国际标准化主题活动,为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和混合结构分委会(ISO/TC 71/SC 9)秘书处揭牌并作主旨演讲。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卢新宁,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司副司长、ISO技术管理局中国代表李玉冰,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崔峻,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泽,广西大学党委书记李国忠,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克纯出席主题活动。一同出席的还有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有关负责同志。广西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ISO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和混合结构分委会主席韩林海主持主题活动。
揭牌仪式在广西大学君武馆玉林厅举行。穆希卡、卢新宁、李玉冰、崔峻、李泽、李国忠共同为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和混合结构分委会(ISO/TC 71/SC 9)秘书处揭牌。李国忠代表广西大学向穆希卡赠送礼品。穆希卡对分委会的工作予以肯定。他指出,国际标准ISO 16521:2024, Design of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CFST) hybrid structures(《钢管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的正式发布实施,对于保障钢管混凝土结构在全球范围内的科学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他希望分委会汇聚全球专家力量在国际标准的制定和推广方面继续发挥积极作用。韩林海表示,广西大学作为分委会秘书处承担单位,将积极履职尽责,联合世界范围内相关专家学者推动该领域标准国际化工作,为全球土木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贡献力量。
揭牌仪式前,穆希卡为广西大学等高校的200余名师生代表作题为“国际标准:美好世界的共同愿景”的主旨演讲,并与活动现场师生代表就如何参与ISO国际标准制定、国际标准化人才培养、标准化在减少碳排放方面的贡献等话题进行交流互动。
会前,穆希卡参观考察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和混合结构分委会(ISO/TC 71/SC 9)秘书处。
国际标准ISO 16521:2024, Design of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CFST) hybrid structures(《钢管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由我国牵头制定、韩林海主持完成,于9月20日正式发布实施,日前已被英国等国家采标成为其国家标准。该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自成立以来在钢管混凝土结构领域发布的首个ISO国际标准。
今年4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最高技术管理机构——ISO技术管理局通过2024年第45号决议,正式批准在该组织的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委员会(ISO/TC71)下成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和混合结构分委会(ISO/TC71/SC9),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和混合结构领域设立的首个分委会,由韩林海担任分委会首任主席。
二、中日韩—东盟“青年大使”交流项目(YAP2024)在我校启动
2024年2月27日,中日韩—东盟“青年大使”交流项目(YAP2024)在广西大学启动。该交流项目由中日韩合作秘书处(TCS)主办,广西大学承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西分会协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日本外务省和韩国外交部给予大力支持。本次“青年大使”交流项目系首次在华举办,并首次将议题与参与范围拓展至东盟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秘书长李熙燮,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广西大学党委书记王乃学,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西分会会长、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秘书处秘书长杨雁雁,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驻南宁总领事翁巴努·西巴色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史忠俊、日本—东盟中心秘书长平林国彦、韩国前驻土库曼斯坦大使郑泰仁,以及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和东盟国家的50名参加项目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及广西大学学生共450人参加开幕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在开幕式上视频致辞。
孙卫东祝贺在去年11月第十届中日韩外长会议结束后,三方合作迎来第25周年之际,YAP2024计划顺利启动。他回顾了自1999年以来中日韩合作所取得的稳步进展,并表示高度机制化的中日韩合作给三国乃至其他国家人民带来福祉。他鼓励青年一代相互学习,架起国家间友好合作的桥梁,为东亚和更广大地区的和平与繁荣作出贡献。
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秘书长李熙燮在开幕式上致辞。
李熙燮(LEE Hee-sup)强调了三方合作的重要性,表示这不仅对东亚三国至关重要,对整个地区乃至其他地区都具有重要意义。他重申,在“中日韩+X”的愿景下,以及包括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10+3合作在内的现有框架下,中日韩合作秘书处致力于进一步促进区域合作。他表示,友好且面向未来的三国关系取决于年轻一代,鼓励学生们秉持多元化理念,培养跨越国界和代际的对话以及相互理解的精神。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广西大学党委书记王乃学在开幕式上致辞。
王乃学对学员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文明因交流互鉴而丰富,寄望青年一代搭建国家间密切合作的平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与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西分会会长、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秘书处秘书长杨雁雁在开幕式上致辞。
杨雁雁表示,“青年孕育无限希望,创造美好未来。”面向未来的区域合作发展,促进东亚持久和平与繁荣,离不开青年的参与和贡献。她鼓励青年成为10+3合作的新生力量,为东亚发展贡献智慧和方案。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驻南宁总领事翁巴努·西巴色在开幕式上致辞。
翁巴努·西巴色(Vongpano SIPASEUTH)高度评价YAP2024为10+3国家青年人提供了近距离交流的机会,鼓励青年与会者充分开展文化和观点交流,增进相互了解。他进一步表示,老挝作为2024年东盟轮值主席国,愿与中日韩共同努力,进一步推动地区繁荣与互联互通。
“大使面对面”现场。
在开幕式后的“大使面对面”环节,史忠俊、平林国彦以及郑泰仁同现场学员进行了积极互动,祝愿年轻一代发扬创新、协作和相互学习的精神,共同推动地区友好合作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共同开创更加美好、更富前景的未来。
校领导会见来宾。
参观广西大学校史馆。
参观土木工程大型结构试验研究综合平台。
开幕式前,王乃学还分别会见了李熙燮、史忠俊等来宾,详细介绍了广西大学的办学特色、优势学科、东盟研究,以及广西大学与东盟高校合作科研和留学生培养情况,就如何推进广西大学与日、韩、东盟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和面向东盟的研究,与中日韩合作秘书处、中国—东盟中心进行了深入交流。广西大学副校长夏国恩、肖建庄陪同会见,并陪同来宾参观了校史馆、国际学院、土木工程大型结构试验研究综合平台。党办校办、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校团委、国际学院、经济学院/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学院负责人参加相关活动。
学员在项目开班仪式上发言。
2024年中日韩—东盟“青年大使”交流项目为期10天,于2024年2月26日至3月6日举行。在此期间将举办一系列活动,包括由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蕴岭、东盟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主任李扣庆、全球环境战略研究所曼谷研究中心主任市原纯等杰出人士所做的6场讲座,来自各研究所和国际组织的青年专家进行的2场职业交流,由学员进行的1场TED式青年演讲,以及拜访自治区外事办公室和总领馆。学员还将有机会体验当地文化。
“中日韩‘青年大使’项目”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日本国和大韩民国政府批准建立的国际组织中日韩合作秘书处于2013年发起的短期青年学生交流项目。本次“青年大使”项目举办地广西处于中日韩+东盟区域中心位置,区域优势得天独厚,而广西大学作为面向东盟的重要高校,牵头成立了中国—东盟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东盟大学智库联盟,与日本13所、韩国12所、东盟97所高校及学术机构签署了合作交流协议,在东盟研究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处在领先和重要地位。此次承办“中日韩—东盟‘青年大使’交流项目”标志着中日韩合作秘书处与广西大学的合作开启了新篇章,将为推进中外青年学子的交流、互鉴提供更多更广的平台和机会。
三、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副院长阮德明一行访问我校
2024年10月14日,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副院长阮德明一行访问我校。校党委书记李国忠会见阮德明一行并出席座谈会。
李国忠对阮德明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简要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以及我校近年来与越南各高校交流合作的情况,对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支持其所属部门与我校开展合作交流并取得积极成效表示肯定,希望共同建立长效机制,切实把双方交流合作推向新高度。李国忠还与阮德明就我校人才引进与配套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交流。
阮德明表示,广西大学作为具有近百年历史的老校,建设规模大,教育管理经验丰富,双方合作潜力大,希望集中加强科学研究、开展团组交流、实践研修培训和学术期刊建设利用等方面的合作,并取得标志性成果。
阮德明一行还参观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基础建设、研究生培养工作表示赞赏。
党办校办、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新闻与传播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学院负责人及部分教师参加座谈。
四、柬埔寨皇家科学院院长宋杜一行到校参观交流
2024年6月7日,柬埔寨皇家科学院院长宋杜(SOK Touch)一行4人在柬埔寨王国驻南宁总领事馆唐肃安、金山高科集团董事长杨彬等陪同下到校参观交流。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肖建庄出席座谈会。
肖建庄简要介绍了我校的办学历史、学科建设、东盟留学生培养、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我校参与国家和世界重大工程建设情况。重点介绍我校以土木工程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高质量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服务支撑国家战略;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服务平陆运河建设;围绕优势特色布局设置六大学科群,建立大平台等情况。他表示,2024年是中柬人文交流年,广西大学高度重视与柬埔寨皇家科学院的合作,希望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为柬埔寨提供帮助,携手共进,开创新时代中柬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
宋杜详细介绍了柬埔寨皇家科学院的科研发展现状、孔子学院建设、与中国高校合作,以及柬埔寨的国家发展建设情况。他指出,柬埔寨皇家科学院成立于1965年,是柬埔寨最高学术机构,负责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并为柬埔寨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柬埔寨皇家科学院的研究领域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以及柬埔寨历史、文化和语言等方面。他表示,希望能与广西大学尽快签署合作协议,在绿色运河、生态保护、农业养殖等方面开展科研合作,推动共建联合研究中心或联合实验室建设,共同为世界培养高水平人才作贡献。
宋杜一行还参观了我校校园,考察了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大型结构试验研究平台,充分了解广西大学“双一流”建设情况。
科研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农学院、文学院、艺术学院等单位负责人参加座谈。
五、老挝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赛萨纳·阔普同一行来访我校
2024年11月12日,老挝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赛萨纳·阔普同(H.E.Xaysana Khotphouthone)率团到校交流。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夏国恩出席座谈会。
夏国恩向赛萨纳·阔普同一行表示欢迎,并回顾了我校与老挝最高人民检察院合作交往的历史,详细介绍了我校近年来发展的情况。他表示,广西大学十分重视发展与老挝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友好合作关系,希望双方继续加强交流,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特别是促进我校与老挝在法学教育、法律研究等方面的合作,探索多种合作模式,推动中老两国在文化教育方面共同发展进步。
赛萨纳·阔普同对我校长期以来坚持为老挝检察官提供专班培训和学历生培养表示感谢。他希望与广西大学扩大合作范围,借助广西大学的学科优势,输送更多老挝检察官到校参加培训、开展交流;选派更多优秀的老挝学生到广西大学攻读学位,为老挝培育更多高水平人才,加强老中两国在法律和教育方面的深度合作。
在校访问交流期间,赛萨纳·阔普同一行还出席了我校承办的第六期老挝高级检察官开班仪式,参观了法学院,详细了解了我校近年来在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方面取得的成绩。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法学院相关负责同志参加座谈。
六、东南亚国家联盟秘书长高金洪访问广西大学并与师生交流座谈
2024年9月25日,东南亚国家联盟秘书长高金洪(Secretary-General of ASEAN, H.E. Dr.Kao Kim Horn)携代表团访问广西大学,并为师生作题为“增进友谊与合作:人文交流在中国—东盟关系中的作用”的讲座。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韩林海,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肖建庄会见来宾。肖建庄主持讲座。
会见中,韩林海对高金洪一行再次访问广西大学表示欢迎,并向来宾介绍了近年来广西大学与东盟各国的教育合作情况。双方就中国—东盟教育的未来合作与发展进行了交流。
讲座上,高金洪深入浅出地阐明了中国与东盟国家不仅是政府间的交流、经贸上的交流,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他强调,今年是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双方需持续关注教育、数字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他再次提出了自己对加强中国—东盟间交流的“7P”理念,即从目的、人文、过程、成果、提升、位置、表现等7个方面拓展双方人文交流的广度。
高金洪一行还与我校中国—东盟研究院/广西创新发展研究院的专家学者们以及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经济学院和法学院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并就加强中国与东盟各国人文交流及科研领域等方面的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中国—东盟经济学院/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活动。
七、马来西亚联邦最高法院法官林添鑚一行来访我校
2024年5月24日,广西大学海外名师大讲堂在君武馆举行。马来西亚联邦最高法院法官林添鑚(Mary Lim Thiam Suan)、亚洲多元争议解决研究院主席桑德拉·拉朱(Sundra Rajoo)、马来西亚科学院院士钟有财(Choong Yeow Choy)应邀作主题报告,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田利辉出席会议。
林添鑚、桑德拉·拉朱、钟有财分别以“中国—东盟商事仲裁协作”“东盟国家的国际仲裁”“商事仲裁裁决在东盟国家的执行”为题,介绍了东盟国家争议仲裁程序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并就如何健全多元化的争议解决机制、提升东盟与中国法律协作水平提出思考和展望。
报告会现场还举行了广西大学与亚洲多元争议解决研究院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和广西大学客座教授聘书颁发仪式,在田利辉与林添鑚共同见证下,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亚洲多元争议解决研究院负责人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国际仲裁合作研究、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田利辉还向林添鑚、桑德拉·拉朱、钟有财、陈秀婷等4位海外专家颁发客座教授聘书。
本次海外名师大讲堂活动聚焦我校面向东盟开展国际仲裁领域合作,有助于深入推进我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为积极探索开设国际仲裁课程、拓展教学资源、实施海外实习计划等打下良好基础。
法学院师生代表、南宁市法律实务工作者近300人参会。
八、2024海上丝绸之路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第四届西部陆海新通道工程防灾减灾与结构安全国际会议在我校举办
2024年12月13—14日,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指导,广西大学主办,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承办的2024海上丝绸之路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第四届西部陆海新通道工程防灾减灾与结构安全国际会议在我校举办。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肖建庄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肖建庄指出,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是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务实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开展产学研用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广西大学作为广西高等教育的排头兵,始终高度重视国际产学研用合作,积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围绕西部陆海新通道,持续拓展同海上丝路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合作,推动国际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他希望各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围绕工程建设中面临的重大前沿科学难题和技术瓶颈,充分交流学术思想与科研成果,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促进广西建设发展。
21位中外专家学者围绕“西部陆海新通道工程防灾减灾与结构安全”主题,就“高性能结构全寿命安全”“大跨拱桥智能建造与智慧运维”“近海及海洋工程材料与结构耐久性”和“运河智能建造与安全运维”等研究前沿动态作了学术报告。
本次会议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巴基斯坦、新加坡、文莱、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葡萄牙、比利时以及同济大学、湖南大学、上海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广西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桂林理工大学、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及师生代表近200人参会。
九、2024年“东盟留学生家长看广西”活动在我校成功举办

留学生家长代表杜氏香女士分享女儿本科期间在中国学习生活的经历。

留学生表演节目。
2024年9月24日上午,“2024年东盟留学生家长看广西”活动在广西大学汇学堂开幕,活动旨在通过让东盟国家留学生的家长亲身体验广西的教育环境与文化氛围,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人文交流与合作。此次活动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主办、广西大学承办,吸引了来自越南、老挝、泰国等7个东盟国家的近百名留学生家长参加。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胡春柳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命运相系,双方在教育领域的合作源远流长且成果丰硕。特别是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以来,双方在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他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广西在教育对外开放方面的举措和成就,包括建立交流合作“大平台”、打造中国—东盟教育开放合作试验区、擦亮“留学广西”品牌等。他表示,广西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与东盟国家的教育合作提质增效。
开幕式上,来自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高校的中外学生们用优美的歌声和靓丽的舞姿展现了中国文化和广西民族文化的魅力,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未来几天,留学生家长将深入南宁和桂林两地体验广西的文化、教育和人文环境。
十、中国广西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碳中和合作中心揭牌仪式在我校举行
2024年10月10日,中国广西大学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碳中和合作中心揭牌仪式在我校举行。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院士Detlef Bahnemann、主任Anja Huelsewig,欧洲科学院院士、陕西科技大学碳中和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院长王传义,西北工业大学双碳科学与新能源技术中心主任李致朋,南方锰业技术中心总经理、高级工程师黄敏峰,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肖建庄出席揭牌仪式。
肖建庄指出,中国广西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碳中和合作中心成立是两校深化合作、共谋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两校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此次联合成立碳中和合作中心,是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又一最新成果,也是促进我校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又一重要平台,对推动双方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广西大学基于多学科发展成立的双碳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形成的研究方向和取得的成果涵盖了大跨拱桥低碳设计、绿色建造、绿色化工、蓝色能源、双碳政策与管理等方面,充分展示了广西大学在碳中和领域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他希望合作中心能够充分发挥两校优势,为全球碳排放的减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持,为我校一流学科建设服务。
Detlef Bahnemann介绍了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悠久的历史底蕴与深厚的文化积淀,通过生动的实例展示了该校研究团队在碳中和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Detlef Bahnemann表示,此次合作将为两校搭建起沟通与合作的桥梁,期待在今后的合作中双方共同探索并实践多元化的创新路径,以实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共同目标。

中国广西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碳中和合作中心的成立,标志着两校在碳中和领域的合作中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开启了两校在碳中和及气候变化领域合作的新篇章。未来,双方将共同推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合作,为构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美好未来共同努力。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等相关负责人参加仪式。